photo

规模化发展民族刺绣工艺 哈萨克绣娘走上产业化之路

来源:中国刺绣网   文章作者:王江平


  哈萨克族姑娘依莎是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佳艺劳民族手工刺绣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绣工。11月9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静静地坐在绣案前,埋头刺绣一幅《胡杨》作品。这幅作品是客户订制的,工钱是10万元。

  依莎所在的公司位于木垒县城的民族刺绣一条街内,这条街现今已是新疆重要的刺绣品集散地。像依莎这样的哈萨克绣娘在木垒县已有3500人,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将哈萨克传统刺绣作为带动全县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是木垒县近一年多来强力推进的富民兴牧工程之一。

  对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王建玲说:“这些年新疆妇联在发展民族刺绣工作的推动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绣工都比较分散,没有拧成一股绳形成拳头产业。木垒县大力发展民族刺绣工艺,走产业化之路,把我们一直想做的工作做到了前头。”

  提升产品档次,形成规模效应

  木垒县是新疆哈萨克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早在1981年,该县就组建过一家有100人的民族刺绣厂,年生产能力达10万件,产品曾经远销日本、东南亚及阿拉伯等地区。但因各种原因,这家民族刺绣厂于2003年破产。该厂100多名刺绣工分散到各个乡镇,以经纪人的形式继续带领哈萨克族妇女从事民族刺绣创收。由于刺绣产品偏重实用,档次低,售价一般在数十元和几百元之间。该县55%的哈萨克绣娘月收入在300元~500元之间,另有17%的绣娘月收入在300元以下。

  2009年前后,新疆木垒县委、政府经过多次调研认识到,哈萨克刺绣不仅是哈萨克族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能够带动全县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因此将“发展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打造中国哈萨克族刺绣第一县”作为富民兴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强力推进。木垒县劳动局聘请专业教师编印刺绣手册,在各乡镇举办民族刺绣技能培训班,开展刺绣技艺比赛,提高哈萨克族绣娘的技艺。

  木垒镇的刺绣员工还对原有的刺绣盘花机进行技术改造,创立了新一代“阿满江”牌刺绣盘花机,解决了老式盘花机不适应哈萨克刺绣的缺陷,有效取代了手工绣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木垒县还请来苏州刺绣大师传授苏绣技艺,使哈萨克族刺绣与苏绣相融合,进而创造出一种独有的刺绣技术和刺绣风格——胡杨绣,广大哈萨克族绣娘在继承原有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添加比较时尚、精细的刺绣技艺,由过去的“三粗两低”(即针粗、线粗、布料粗,档次低、价格低)逐步向“三统一”(即统一产品规格、统一图案设计、统一产品包装)发展,同时她们注重刺绣市场热门好卖的风景、人物图案,使刺绣产品从原有的家庭实用类向收藏观赏类发展,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销售价格。

  据了解,目前新疆虽有不少绣工从事民族刺绣,但这些绣工分布在新疆各地,因为业务和场地的限制,不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效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今年,木垒县财政安排发展刺绣业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和刺绣技能培训;还组织哈萨克绣娘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在县城建立了“民族刺绣一条街”,使零散的加工刺绣走上正规化、规模化生产,木垒也成为新疆重要的刺绣品集散地。

  订单遍及国内外,绣娘收入提高

  在佳艺劳民族手工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公司不到100平方米的室内,墙上挂满了各种尺寸的刺绣艺术画,屋子里很安静,姑娘们都在忙着手中的活计。一位汉族姑娘和一名哈萨克族姑娘正在合力刺绣《哈萨克族百名民族英雄人物图》。汉族姑娘名叫吉文勤,来自著名的刺绣之乡江苏省建湖县,2009年8月来到木垒县,在公司里边干活边带学徒。吉文勤说,这幅作品是客户订制的,客户给的工钱是38万元。一名绣娘独自完成这件作品大约需要用3年时间,现在,她们两人合作就只需1年半。那名哈萨克族姑娘主要是刺绣人物轮廓和服装,刺绣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关于促进苏州刺绣产业升级发展的建议
·下一篇文章: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如何界定


 

相关新闻

·绣娘有梦:让侗绣之美再绽放
佚名
 
·浓缩苏州丝绸纺织业百年发展变迁,为仓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佚名
 
·“一带一路”九年发展成效卓著
雷钟哲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同发展——访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苏努提
佚名
 
·张建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
佚名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
佚名
 
·中国陶瓷发展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佚名
 
·苗族女代表每天带数斤银饰参会:为保护民族文化
佚名
 
·雷阿幼朵:民族文化应该走进小学课堂
张惠惠 汪志球
 
·图文:12大世界顶尖刺绣工艺
佚名